-- 作者:NICO
-- 發佈時間:2006 02 2 4:21 PM
-- 古代埃及雕塑
埃及文明一直保持了穩固的傳統,在美術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。埃及雕刻具有明顯的程式化造型:固定的姿態、裝束和色彩,類似立體繪畫的浮雕,頭部呈側面像,眼睛為正面形,肩胸上半身為正面,兩腿雙足同樣呈側面。國王、貴族的雕像尺寸大而基本向右,僕從則不受程式約束,姿態隨意,接近於生活中的形象。在埃及雕像造型的特徵中,程式化的標準是正面律法則。這種法則源於強烈的宗教感情。人死以後複生是基於靈魂與冥體的重新結合,這就必須為靈魂的複歸找到門路。為達到這個目的,塑像雕造便出現兩種表現方法:一種是造型取正面律。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員,都取正面律,軀體以對準鼻尖與肚臍連成的正中線而作左右對稱,這種對稱,正是各種姿式(立、坐、蹲等)中最穩定的樣子,這種樣子才能使靈魂在復活時輕易地找到複歸的門路;另一種是注重結構,形式化。 儘管埃及雕像按照“正面律”塑造,然而人物的容貌卻十分寫實,這種在同一作品中複合兩種不同的表現方法的做法,正是埃及美術的重要特徵。這種寫實造型當然也源於埃及人的一種信仰,容貌具有某個人物生前的肖像特徵,也是便於靈魂找到可棲的所在。不過這種肖像性又非流露情感的生動表情,而是這個人永不變化的穩定表情,因此形象給人以冷漠感。埃及雕塑作品的形式多樣,有石板、木板浮雕、彩陶塑、著色石雕人像、著色肖像雕刻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