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蓋站 - 首頁

  Plurk Twitter    

» 您尚未 登入註冊 | 說明 | 娛樂中心 | 點歌 | 聊天留言 | 最新 | 精華 | 論壇 | 資訊 | 首頁 | 影音模式

熊蓋站  -> 手機 & 手錶  -> 【評測】Tegra 4版小米3代手機深入評測

--> 本頁主題: 【評測】Tegra 4版小米3代手機深入評測 加為IE收藏 | 收藏主題 | 上一主題 | 下一主題 | 可列印版本
andy6989


終身成就獎
頭銜:論壇執行長論壇執行長

∷ 職務: 站長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
∷ 編號: 1
∷ 級別: 天使會員
∷ 發帖: 8098
∷ 威望: 6189
∷ 財富: 36813 蓋幣
∷ 貢獻: 173
∷ 配偶: 單身
∷ 家族: 無門無派
∷ 註冊: 2005-01-30
∷ 上次: 2019-03-27
鮮花(55)
寵物資料

寵物狀態:生存
寵物級別:287 -最終進化-
寵物PK:開(接受挑戰)
HP:7275/7275
MP:674/674
SP:4800/5000
EXP:86%
  【字體: Plurk Twitter 
【本站推薦】:
 【評測】Tegra 4版小米3代手機深入評測

一、 5寸Tegra 4 小米3代載譽而來
2011年8月16日,國內首款雙核1.5GHz智能手機小米1代誕生。
2012年8月16日,全球首款搭載28nm四核處理器的小米2代誕生。
2013年9月5日,全球首款搭載Tegra 4處理器的智能手機小米3代誕生。
三年,三秋、三代小米。三個首款,見證了IT業界摩爾定律;三代旗艦,佐證了智能手機發展規律。核心的增加、主頻的提高、內存的增大以及分辨率、像素的提升,均是獲得更好移動體驗的基礎,而唯一在屏幕尺寸方面,各方有各方的觀點,有的堅稱大屏是潮流,有的說3.5寸就很好,事實證明越來越多的旗艦手機採用了5寸以上的屏幕。小米也是從1代開始摸索,從原始的4寸增加到2代的4.3寸,後推出4.5寸的小米2A和4.7寸的紅米進行試探,最終選擇了一穩妥的大小——五寸。在進行評測之前,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小米3代的發佈會。
金色九月,注定是個不尋常的月份,國際國內多個智能手機廠商紛紛發佈新一代的旗艦機型,從MX3到OPPO N1,從Xperia i1到HTC One Max,從Galaxy Note 3到iPhone 5s……你方唱罷我登場,小米公司也以「倚天屠龍」 為主題,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發佈會。會上小米手機3代和小米電視雙雙亮相,繼紅米之後,又一條「鯰魚」深入IT市場
花開兩朵,只表一枝。小米3代首次採用雙平台齊發,一款搭載主頻1.8GHz的NVIDIA Tegra 4四核處理器,支持TD-SCDMA;另一款搭載主頻2.3GHz的驍龍800四核處理器,支持SCDMA和CDMA2000。兩款均為業界頂級處理器,定位「發燒」無疑,價格仍堅守1999元,再次問鼎旗艦中的性價比之王。目前小米3工程機已經發貨,正式版也將於10月發售。

我們曾在發佈會召開的同時,通過借來的工程樣機為大家送上了一篇首發評測, 現在媒體評測機也來到測評室,依舊是Tegra 4版的小米3,但這次體驗的時間更長,評測項目也更全面,下面送上具體評測。
再來重述一遍Tegra 4版小米3的配置:其搭載了1.8GHz的Tegra 4四核處理器,擁有2GB內存和16/64GB機身存儲,配備了5英吋的1080P屏幕,支持超靈敏觸控,前置200w後置1300w像素攝像頭,電池容量也達到了3050mAh,只是不再能夠拆卸。
Tegra 4版小米3與同配置旗艦機型參數對比

歷代小米配置對比

二、 小米3工程紀念機開箱照

環保是我們生活中一直倡導的主題,這幾年的過度包裝已經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金錢損失,國家甚至為此出台了相關政策,從罰款到禁止上市多方面入手,效果也非常顯著,從今年的月餅包裝就能看出。
小米公司從米2就開始使用一種可回收的紙質包裝盒,不但形象簡潔原生態,對環境也不會造成影響。小米3理所當然的繼承了這一良好習慣,包裝盒依舊走簡潔之風,正面只在右上角印了一個「MI」字Logo,草木灰的配色別有一番原生態的感覺,看來小米也會將這種環保之風堅持下去。

外型來看,米3的包裝盒更薄更長,讓我們對內部手機和配件的擺放方式非常好奇。工程紀念版機型,支持中國移動3G。生產日期為2013年9月。

背部是小米3的產品信息

該款是Tegra 4平台的小米3出爐,方正大氣,憑借5英吋屏幕,理所當然的成了最大的小米手機。如果經常使用4.5寸以下的手機,初上手小米3時會有一段適應期。
因為上下兩端內部均設計了信號天線,所以沒有過度壓縮邊框,而是採用上下對稱設計。左右邊框本來比較窄的,但因為側邊是圓弧外凸設計,兼之黑色,所以整體看起來邊框有些寬。

原來電源適配器和數據線位於內盒兩端,怪不得包裝盒可以做的這麼薄。

小米3電源適配器

小米3數據線

小米3的手機保護套也首次採用翻蓋方式,不但可以保護後殼和四周,對屏幕的保護也很到位。隨手機附送了三個手機保護套,分別是白、紅、黃三色。

手機保護套包裝盒後面的標籤

貼上保護套

在機身背部粘了不到一半的面積,官方稱一個保護套的粘貼次數超過300次。另外,這種保護套可以當支架使用,看視頻時非常方便。

位於機身頂部的SIM卡托,所裝SIM為標準SIM卡,不用剪卡即可使用。

全家福
三、 小米3工程紀念機圖賞

全貼合工藝讓這塊屏幕與黑色機身和諧的融為一體,屏幕作為前面板1mm出頭,被後殼緊緊包住,像是屏幕從機身頂部(或底部)推入一樣,結合的嚴絲合縫。
小米 3和小米2機身重量也就差幾克,但握持時會感覺小米3要輕許多,其中既有機身變薄而引發的對重量的錯覺,也有受力面積增大對手的壓強減小的原因。

後殼上下兩側不再有弧形過渡,使得頂端和底端變的完全平整,更顯硬朗大氣。
方形的攝像頭偏於機身左上角,像素達到1300w,並且有雙LED燈輔助。讓人驚喜的是,雖然機身厚度壓縮到了8.1mm,攝像頭卻絲毫沒有凸起,使得整個背部成為一個完整的平面。

由於是工程紀念機,除了下方的亮銀色「MI」字LOGO,還印有獨特的機器信息,其中有「2013061」的字樣,表明該批工程機定型於3個月前。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最後的工程紀念版的編號了,這款手機的編號為No.00000158,不清楚總量有多少。
機身結構上最大的變化,當屬小米3首次採用一體化造型,使得後殼不再能夠隨意拆卸,當然電池也不能隨意更換。

因為絕大多數用戶所用的SIM卡仍是標準的大卡,因此小米3並沒有順應潮流採用MicroSIM卡,而是在頂部中央設計了一個標準SIM卡的插槽,支持GSM和TD-SCDMA網絡。左側是標準的3.5mm耳機插孔,這次小米仍未送耳機,稍顯遺憾。在兩者之間還有四個小孔,內含副Mic。

較具特色的是,小米3將格柵式揚聲器移到機身底端,放置於桌面上也不會擋住,但是橫屏手握時容易遮擋。Micro USB接口移到底端左側,方形設計,使用了0.4mm鋼板加固。

音量調節鍵和電源鍵同小米2一樣,均位於機身右側,鍵程剛好,觸感也非常的乾脆,比先前評測的工程機好很多。

機身左側沒有任何按鍵和接口,保持完美的弧度。
四、 工程機與工程紀念版(送測機)對比

因為機身造型已完全確定,所以除了顏色外,外觀上看不出什麼區別。

顯示效果對比

工程紀念機的「MI」Logo比較靠下

頂部對比

機身右側對比

機身左側對比

底部對比

底部對比

厚度均為8.1mm

工程紀念機「MI」字Logo下有機器信息

黃色版能夠更清楚的看到屏幕面板
五、 三代小米手機對比圖賞

正面

背面

頂部

底部

機身左側

機身右側

機身底部

機身右側

機身頂部

機身左側
從2011年8月至今,剛剛過去3年,小米公司發佈了9款手機,共4種外形 ,。我們也能看出其設計風格的演變軌跡——更大更薄更精緻更方正,我們能不能預想下小米4的外觀呢?
六、 5寸大屏 終於踏入1080P級別
小米3配備的是一塊5英吋的1080P夏普高清屏幕,顯示精度高達441PPI,這是小米手機首次進軍1080P級別,顯示效果值得期待。
除了繼承了前代優秀的IPS、單玻璃全貼合等技術外,小米3還將超靈敏觸控引入屏幕之中,即使帶著手套或是濕手也能操作,事實真的是這樣麼?我們一起來看一下。
顯示效果

開機後,除了5寸大屏的震撼,小米3屏幕優秀的顯示效果也讓人眼前一亮。

小米1、小米2、小米3屏幕對比
通過對比三代小米,米2和米3的顯示效果都非常出色,完虐米1。米3雖然採用了更大的屏幕,分辨率卻從720P提升到1080P,像素密度更高,細膩度更加出色。



瀏覽網頁小米3的屏幕尺寸增加到5英吋,對比小米2的4.3英吋可以將字體放得更大,看起來也更加舒服。


七、 系統新增功能簡介
相比發燒級配置的小米手機,MIUI的歷史更早,是小米公司的另一財富,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w用戶。其千變的主題,人性化界面、多種實用的小工具以及多款手機的適配一直受到用戶的歡迎,最近100w懸賞一張壁紙的活動更是體現了團隊對MIUI系統的重視。
小米3搭載的依舊是MIUI V5系統,不過Android版本變成了4.2,先前發佈的紅米也是4.2版本,其實不管是Android4.1還是4.2,系統底層包均由處理器提供商提供,以更好的實現與處理器的適配。整體來看,小米3的系統跟先前版本沒太大的區別,最近新增的充話費、查快遞也都得同步實現。因為硬件上有了許多改進,所以在功能上也更加豐富,比如全新的米音、支持NFC、3D遊戲效果等等。下面我們來詳細看一下。
1、 UI界面

經典的MIUI V5桌面
整個來看,小米3搭載的MIUI V5和先前版本沒有什麼變化,只是增加了一些全新的功能,用過MIUI系統的童鞋上手毫無難度。

小米3工程機紀念版搭載系統為基於Android 4.2.1的MIUI V5開發版,官方明確表示過不會開發官方的Android 4.2的MIUI,該底層系統包由處理器提供商NVIDIA提供。

由於是工程機的關係,即時不運行程序,可用空間只有700MB左右,運行幾款應用後可用空間僅剩不到200MB。而同樣擁有2GB運存的米2可用空間可達1350MB左右,這在真正量產機中應該會得以解決。
2、 查快遞、充話費
除了雲同步和騷擾攔截外,最新版MIUI V5的通訊錄新增了查快遞和充話費功能,

輸入「中通速遞」的首字母對應的數字,就能看到中通速遞了,點擊「單號查詢」即可。


輸入快遞單號,對應快遞目前所處的位置及時間,就清清楚楚的顯現出來了。

充話費流程跟查快遞差不多,也是首先輸入運營商號碼,點擊右側的箭頭即可進入「充值」界面。

充值功能由小米商城提供,通過支付寶付款,充100元可以優惠1.5元,還是比較划算的。
3、全新加入:3D顯示、超靈敏觸控、NFC

除了有三種色彩鮮艷度可調,小米3還新增了「3D顯示」功能,開啟後可以支持3D遊戲效果。小米3還全新加入超靈敏觸控功能,可以在設置裡面名叫「手套模式」,可以隨時開啟和關閉。比較人性化的是,開啟該功能時會自動打開「防誤觸模式」,防止口袋裡和衣服接觸導致的誤操作。關於其效果,我們後面有單獨測試篇。
先前在所有系列小米手機中,只有小米2A才具備NFC(近場通信功能),該功能到了小米3上,界面不再簡陋,而是跟設置界面和諧統一了。使用NFC不但可以快捷的傳輸文件,還能用於簽到、支付等實際生活場景,有很大的市場潛力。
4、「杜比音效」變「米音2.0」

MIUI原來的「杜比音效」被「米音」代替,並且專門適配了三種耳機;此外還有一個「隨音樂節拍振動」的設置選項,選中後手機會配合音樂發出有節奏的振動(不管插沒插耳機),這在玩《節奏大師》等音樂遊戲時會獲得驚喜體驗,平常好像沒什麼用,除了費電。
八、 跑分性能測試
我們知道,為了控制功耗,小米3的Tegra 4處理器是進行過精簡和降頻的,性能上要比原生Tegra 4差一些,但功耗下降的更多,所以此次進行的「閹割」是值得的。官方給出的安兔兔跑分是36582,比搭載主頻2.3GHz驍龍800的小米3還要高出500餘分。
小米主要機型均定位發燒級旗艦配置,每出一代必是跑分神器,那麼第一次採用Tegra系列處理器的這款小米實際性能到底怎麼樣?能不能衛冕跑分之王呢?我們拭目以待。
安兔兔設備信息

1、 安兔兔3.4跑分安兔兔是一個給Android手機、平板進行性能評測、跑分的軟件,它能一鍵運行完整測試項目,通過「內存性能」、「CPU整數性能」,「CPU浮點 性能」、「2D、3D繪圖性能」、「數據庫IO」、「SD卡讀、寫速度」 8項性能測試,對手機的硬件性能做一個整體評分。

由於大家對先前旗艦機型的安兔兔跑分印象集中在3.4版本,因此我們沒有採用最新的4.0版本。在3.4版本中,小米3跑分達到36149,相比搭載驍龍600的小米2S要高出將近11000分,比驍龍800也毫無縮聚,無愧智能手機中的跑分之王。經過單項跑分對比發現,這顆Tegra 4的CPU浮點性能非常優異,突破1.1w,RAM隨機存取方面也暫無對手。2D/3D圖形性能方面表現一般,雖有72顆GPU單元,繪圖性能跟驍龍800互有勝負。
其實跑分到了如此境界,再追求高峰意義已經不大。按目前的應用來說,跑分25000左右的CPU(驍龍600系列)就完全夠用了,不比PC,手機還有一項重要的續航要求,那麼搭載如此強悍處理器的小米3的續航如何,我們後面會有專門測試。
2、 NenaMark

NenaMark是一款用於Android設備的硬件加速基準測試程序,通過演示一款實時渲染的畫面來對手機的圖形能力進行測試,包括反射、動態陰影、曲面參數、複雜光線模式等內容,需要Android 2.0以上系統和OpenGL ES 2.0支持。
小米3是小米手機系列中,首次達到1080P級別的機型,通過配備NVIDIA 72顆GPU,NenaMark輕鬆跑到59.4分,這個成績在1080P屏機型中是相當不錯的。
3、 Vellamo
Vellamo是由Qualcomm(高通公司)開發的一個基準測試應用(類似於Neocore),它可以讓你對手機瀏覽器的性能及穩定性進行測試,包括像Java腳本性能、渲染、聯網和用戶界面等。該工具的結果同樣包括多個子項,但我們只取總成績,分數越高則表明手機對瀏覽器的優化程度越高,網頁瀏覽體驗更好。

在Vellamo測試中, Tegra 4版小米3的HTML 5成績為2121分,略低於先前工程機的2311;二Metal得分飆至930分,相比工程機的674提升了38%。這兩個分數都是目前的頂級水平了。
4、 Quadrant Standard
Quadrant Standard 是能夠測試CPU、內存、I/O輸入輸出、2D及3D圖像的性能的android軟件。它可以提供一鍵式的完整測試,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某些測試項目單獨測試。不過測試中需要連接網絡取數據,並且在沒有GPU的手機上無法運行。

象限測試得分為15985,比先前的工程樣機提升了20%,在CPU運算、內存隨機存取、I/O存取方面都進步很大,尤其是2D性能提升了5倍,3D性能略有提升。
5、 Linpack
Linpack for Android是基於Linpack開發的Java版本,用戶Android系統手機的浮點運算能力的一項基準測試,通過計算密集型線性方程Ax=b來衡量計算機的速度。Linpack主要是在Android Dalvik虛擬機中進行浮點運算測試。

Linpack是衡量Linux平台下處理器理論性能的軟件,支持多線程。由於Tegra 4採用最新的Coetex-A15架構,小米3的單線程速度可以輕鬆觸及287.1MFLOPS,但多線程性能只有476.46 MFLOPS,可見在指令流水線的並行性上還有很大改善空間。
九、 屏幕測試:超靈敏觸控測試
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,每過幾個月都會在某個硬件上實現新的突破。在手機屏幕變的越來越大的同時,越來越多的功能也被引入其中,在這之中就不得不提及超靈敏觸控了,當初Lumia920憑借這一功能可是賺足了眼球的。目前市場上擁有超靈敏觸控屏的手機已經有多款,國際上有Lumia系列、Galaxy S4等,國內則有華為MATE、大可樂等。這次小米3也加入了超靈敏觸控功能,即使濕手或戴手套也能操作,在冬季到來之前,這是不是個人文級關懷呢?
但是我們都知道,現在新產的智能手機屏幕幾乎100%都是電容屏,與電阻屏相比,電容屏在可視效果和多點觸控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優勢。其原理是:當手指觸摸在屏幕上時,由於人體電場,用戶和觸摸屏表面形成以一個耦合電容,表現就是手指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「電流」。這個電流分從觸摸屏的四角上的電極中流出,並且流經這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到四角的距離成正比,控制器通過對這四個電流比例的精確計算,得出觸摸點的位置。實際使用中,我們只要輕輕觸摸即可實現相應操作,不必像電阻屏那麼用力,甚至不用接觸,只要能夠形成耦合電容,就能實現手指在屏幕上的定位。
但事物總有兩面性,電容屏也有其弊端,比如成本高、精度低、環境適應性低等等,最大的問題就是接觸物體必須是導體(意思是能形成耦合電容,不必直接接觸感應器,想想貼膜後依然可以操作就清楚了)。如果不是導體,或者導體和感應器之間的絕緣層過厚(如戴上手套),耦合電容就不會形成,控制器也就無法識別接觸位置,操作什麼的就更別提了。 那超靈敏觸控屏又是如何實現戴手套也能實現操作的呢?
答案是引入了名叫 Synaptics ClearPad Series 3 的超靈敏觸控傳感器,這種傳感器可以檢測到一般傳感器難以覺察的細微電壓變化。據悉,該技術是由電容傳感器領域的先鋒美國新思科技(Synaptics)提供,通過自動感應皮膚、戴手套的手指及指甲來做出響應,達到優化觸控體驗、為用戶提供無縫多點觸摸的目的。
好了,我們已經對超靈敏觸控屏的工作原理有了基本的瞭解,下面我們來試試小米3這塊屏幕的超靈敏怎麼樣,能不能完成濕手或戴手套操作呢?
濕手:


實際測試結果非常理想,不只是濕手,即使屏幕上有些水珠也絲毫不會影響操作。
手套:

手套
手套操作也完全沒有問題,跟手指操作一模一樣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底部的虛擬按鍵同樣支持超靈敏觸控屏,鑒於該技術的初衷和目標就是冬天戴著手套操作,從這一點來看,小米3的超靈敏觸控屏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官方曾提到,小米3的超靈敏觸控專門針對濕手和手套優化,那是不是其他材質的物品不能實現超靈敏觸控呢?我們還試用了和手套同樣材質的吊帶、毛巾等。

薄毛巾(成功)

加厚毛巾(失敗)

掛帶(成功)

塑料袋(成功)
再試試手頭的一些金屬物品:

鑰匙(成功)

鑰匙掛扣(成功)

螺絲刀(成功)
最後是一些絕緣硬物

塑料筆筒(失敗)

SIM卡(成功)

橡膠保護套(成功)

塑料U盤(失敗)
經過10種物品的試驗我們發現,小米3的超靈敏觸控屏除了完美支持手套操作外,還支持類似材質的毛巾等物品(不要太厚);塑料筆筒、U盤外殼等硬塑料則統統無效。鑰匙等金屬材質的物體則有些「怪異」:本來可以流暢操作,但只要手指一接觸屏幕後,再用金屬操作則會失效,只能重新點亮屏幕。
瞭解了上面提到的原理,手套、毛巾和硬塑料的試驗結果都容易理解。首先,手套、薄毛巾等物品的絕緣層比較薄,無法阻止手指和屏幕中的傳感器形成耦合電容,能實現操作也理所當然;而筆筒等硬塑料使得手與屏幕的距離過大,無法形成足夠大的耦合電容,也就無法實現操作了。同樣道理,毛巾厚一些也會無法操作。
至於「怪異」的金屬材質,筆者非電路學出身,查了許多資料也沒更深刻的理解。不過從該超靈敏傳感器的官方表述中找到一句話:通過自動感應皮膚、戴手套的手指及其他可以形成耦合電容的物品(比如金屬)來做出響應。筆者大膽猜測,當傳感器檢測到是手指時,自動切換到為手指專門優化的觸控響應方式,將金屬的觸控方式屏蔽掉了。具體怎麼回事,我們會繼續查閱資料,如果讀者群裡有大神,還望在評論裡不吝賜教哈!
十、 移動3G速度測試
現在支持中國移動3G網絡的手機越來越多了,很多廠商還專門推出了多個版本來滿足不同運營商的消費者,如我們先前評測過的OPPO R819T中的「T」就是專門支持TD-SCDMA的,再比如vivo X3t中「t」也代表支持TD-SCDMA。
Tegra 4版的小米3就專門配備了一顆支持TD-SCDMA的基帶芯片,因此支持中國移動的3G網絡,那麼其3G網速怎麼樣呢?我們來測試一下。

實測下載速度為1.21Mbps(大約為155KB/s),上傳速度為0.13Mbps(大約為16.6KB/s),屬於中移動3G的正常速度。這對日常瀏覽網頁,刷個微博來說完全可以滿足速度要求。想看視頻的話,還是連上WiFi吧,畢竟移動的流量費用擺在那兒。
十一、 續航發熱測試
Tegra 4版小米3搭載的處理器雖然經過精簡和降頻,但主頻仍是相當高的1.7GHz,四核全開時的功耗不容小覷,其屏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080P級別,如此發燒級的配置不禁讓我們對其續航產生疑慮。
前幾代小米手機的標配電池容量均在2000mAh左右,實際使用時間也就一兩天左右。小米3則配備了一塊容量高達3050mAh的電池,較小米2提升50%,在高頻處理器和高分辨率屏幕的壓搾下,它能從容面對麼?先來看看它在續航方面的開源節流。
開源:

電池型號為GM31,容量達到小米系列前所未有的3050mAh,官方稱可實卡待機500小時,連續2G通話也能超過一天。
節流:
Tegra 4版的小米3從三方面進行節電管理。

「4+1」架構:硬件方面,Tegra 4處理器採用獨特的「4+1」架構,除了四顆高性能CPU外,還有一顆低功耗CPU,專門處理低運算量任務。相比高通處理器的異步多核需要降頻,Tegra 4完全可以暫停高頻核心只啟用低頻核心。
異步對齊喚醒:MIUI系統方面,針對混亂的後台開發了異步對齊喚醒技術,對需要網絡喚醒的APP進行管理,讓其在指定時間統一喚醒,並且屏蔽不需要喚醒的應用,減少無謂的電量消耗。
CABC動態背光節能技術:而小米3在軟硬件之間的也有觸及,專門引入CABC動態背光節能技術,可根據畫面內容自動調節亮度,使圖片在低功耗背光情況下與正常亮度顯示一致。

我們模擬日常使用情況,從充滿電開始,分別進行半小時遊戲(《植物大戰殭屍2》)、2小時1080P高清視頻播放和8小時待機,電量分別下降了10%、37%和7。另外還拍照20餘張、跑分10餘次和電子書閱讀40分鐘,最終剩餘電量28%。這個成績雖然相比小米2沒有多少進步,但想到處理器的功耗和屏幕的耗電量都有了增加,也就釋然。可見3050mAh的大容量電池和多方面的節電技術的確為增加續航做了很大貢獻。順便提一下充電速度,筆者通過附帶的電源適配器充電,從22%到100%用了整整3個小時,這對一塊3050mAh的電源來說充電速度有些慢。大家想更快的充電話,可以在官網單獨買快速充電專用充電器。
說完了續航,下面來看下發熱量。在體驗中發現,小米3在跑分測試時溫度最高,經過十餘次跑分過後,我們測試了機身的最高溫度。

跑分時正面溫度

跑分時背部溫度
正面最高溫度位於頂部中間,達到50℃;背部最高溫度並沒有位於攝像頭處,而是偏於右側,達到46.2℃。這時已經有明顯的灼手感了,可見Tegra 4處理器用於手機時功耗還是有些偏大的,經過降頻後才勉強得到控制。可喜的是,小米3的散熱系統比較優秀,溫度升的快,降得也快,跑完分二三分鐘就回到了正常水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3在遊戲時的發熱量並不大,對遊戲體驗不會產生什麼影響,比較影響遊戲體驗的還在於揚聲器的位置。因為橫屏玩遊戲時比較容易堵住,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帶上耳機。還好充電接口和耳機均位於機身一側,即使數據線和耳機全部插上,雙手的操作也不會被阻礙。
十二、 拍照樣張
在小米2S時代,小米手機在攝像頭像素上還處於800w和1300w的過渡期,16GB版配備的是800w像素攝像頭,32GB版本才配備1300w像素,讓人們因為買哪一款而思量再三。現在,這個顧慮完全可以拋之腦後了,小米3配備了索尼1300萬像素堆棧式攝像頭,擁有F2.2大光圈及28mm超大廣角,另有飛利浦雙LED閃光燈輔助,同等電流下亮度可提升30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Tegra 4版小米3還支持CPU級實時HDR功能,不必再擔心過爆或曝光不足。

簡單模式界面

專家模式界面
默認是「簡單模式」,可以在設置中切換到「專業模式」,理所當然,專業模式的設置選項更多。
由於TD版支持CPU級實時HDR功能,所以我們並沒有看到HDR選項,卻發現其位置被「美顏」功能取代,看來帶美顏功能的手機是未來的一大主流。


視頻拍攝支持480P、720P和1080P三種視頻大小,不夠人性化的是,從拍照界面進入攝影界面不會自動開始錄像,錄像過程中也不支持暫停和攝中拍。
拍照樣張
1、 白天


首先,小米3的色彩還原度值得肯定,色彩豐富又不過於濃艷。其28mm廣角鏡頭也讓整個視野更加開闊。
另外,通過1300w高像素攝像頭,原畫放大到100%依然可以看清文字邊界,幾乎看不到噪點。


對植物的表現也比較出彩,上圖拍攝於傍晚,葉片和花朵的顏色並沒有偏色。放大後,花瓣邊緣依然清晰可見。
2、 夜間
為了增強相機在弱光下的表現,小米3選擇了雙LED閃光燈設計。在相同的電流情況下,雙LED閃光燈有更好的照明效果,可提升30%光源亮度。在拍攝夜景時可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,避免了快門過慢引起的畫面模糊。







不能不說,小米3的夜間拍攝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,首先由於進光量的增加,快門速度也明顯加快,不必借助支架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。其次,一直讓人頭疼的夜間噪點也得到了有效控制,畫面通透度提升不少,看著也更暢快。當然說完美也不可能,從第三張和第四張照片可以看出,光暈現象依然存在,使得畫面不夠純淨。
3、 微焦




小米3的相機有三種調焦方式:自動、微焦和手動對焦。其中手動對焦效果最好,但要調整到合適的焦距比較麻煩;自動對焦最快,效果當然也最差;比較實用的就是微焦了,只要稍微調節一下距離就能得到不錯的微焦效果。
4、 RAW
小米3還支持RAW格式的照片拍攝,RAW文件是一種記錄了相機傳感器的原始信息,如ISO的設置、快門速度、光圈值、白平衡等)的文件。RAW是未經處理、也未經壓縮的格式,人們常稱之為「數字底片」,經常用於後期圖像處理。
下面附上一張小米3的RAW原始文件,好奇的可以去下載

其他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3的相機還支持性別年齡的識別,不過識別度還比較初級,頭髮長點就會被識別為女性,頭髮短點又會識別成大叔。
十三、 再次問鼎旗艦機群的性價比之王

經過這幾天的體驗測試,就外觀設計而言,筆者對其印象有了很大改觀。先前洩露的多張諜照和各種小道消息,都暗示小米3會是一款大屏手機,並且有股濃濃的Lumia味兒,這在發佈之日全中,拿到手後也沒有什麼驚喜,只是覺得:噢,小米變的方正了。
不過經過把玩過後,其設計理念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。首先,作為一款大屏手機,握感非常重要,小米3的重量保持在150g以下,有了較薄機身的感官和與手掌的大面積接觸,明顯感覺要比其他同屏同重量的手機輕許多;另外,整個側邊都非常圓潤,握於掌中絲毫不會有卡手感,大拇指上下移動也很方便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3將揚聲器至於機身底部,這在業界非常罕見,可以做到置於桌面時完全不會遮擋聲音,但雙手橫臥時難免會影響到發聲。這是設計的微創新還是激進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。
硬件上,不管是主頻達到1.8GHz的Tegra 4處理器、5英吋1080P屏幕,還是1300w像素攝像頭,均屬於目前頂級配置。2GB內存和16GB/64GB機身存儲也完全夠用,3050mAh的電池容量也為續航提供了良好的保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3搭載的Tegra 4處理器為了去除非必要的功能和降低功耗,經過了精簡和降頻。但其性能依舊不可小覷,安兔兔跑分測試中達到36K+,所向披靡。回過頭來,我們是不是重新思考一下「夠用就好」這四個字呢?
系統上,小米3自然不會拋棄廣受歡迎的MIUI,此次搭載的MIUI V5基於Android4.2.1,整體界面和功能變化不大,不管用沒用過該系統的用戶都能很快上手。此外,最近升級的通訊錄交話費、查快遞等功能也被完整移植;還加入了NFC、3D遊戲效果等功能。
拍照上,Tegra 4版的小米3支持實時HDR效果,通過配備1300萬像素堆棧式攝像頭和大光圈、實際樣張效果不錯。另有了雙LED閃光燈輔助,省電的同時可以增強閃光亮度,避免了夜晚拍照的延遲模糊,噪點控制相當出色。當然不足之也有,比如處全景圖的橫向分辨率較低、視頻拍攝不支持暫停攝中拍等功能等等。至於別具特色的性別年齡識別的功能,目前只能算Beta版,識別方法還比較初級,不過從此處也看到了小米在拍照上的決心和進步。
續航發熱上,通過內置3050mAh大容量電池、Tegra 4處理器本身獨特的「4+1」核架構以及對齊喚醒、動態背光節能等技術,就算比較高強度的使用一天也沒有問題。大家在意的發熱問題依然存在,不過是在跑分過程中,最高能達到50℃,玩遊戲時的發熱量還是得到有效控制的。
面對如此頂級的配置,小米3依舊堅持不變的1999元,無疑成為新的旗艦機性價比之王。在萬眾矚目之際,我們希望,小米的供應鏈能夠完備,不要再出現零部件不足的狀況,讓消費者能早一天拿到2000元內的頂級旗艦手機。


※ ※ ※ 本文為 andy6989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,未經同意,請勿轉載 ※ ※ ※

 



≡熊蓋站管理團隊≡--共勉之--



[樓 主] |
發表於:2013-09-17 05:25

  熊蓋站 -> 手機 & 手錶

v 最新文章      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,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。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,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        v 精華文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奇摩搜尋
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

線上收看: 景點即時影像 | 線上查詢: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

    Powered by 熊蓋站  Code © 2005-2025 Plurk Twitter 
讀取秒數Time 0.054538 second(s),query:4 Gzip enabled
   現在時間是 2025-2-14 13:13